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分会要闻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分会要闻 >

中国畜牧业协会蜂业分会赴贵州、重庆开展产业调研工作

原发表日期:2023-05-16

原发表日期:2023-05-16

中国畜牧业协会蜂业分会于2023年5月10~16日分别走访了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夫子蜂蜂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南山花海中蜂养殖场、贵州苗小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蜂业管理部门及蜂业企业就中蜂养殖管理模式、育种、蜜蜂授粉、蜂产品市场推广等情况开展蜂产业调研。


贵州、重庆两地多为山区地形,少有同种蜜源大面积种植的区域,不适于西蜂养殖生产,基本以中蜂养殖为主。另外由于当地生物多样性较强,也不适于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所以当地的蜂产品以中蜂蜂蜜和部分蜂蜡为主。
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地方种质资源及保种场的审批都归口省农业农村厅管理,贵州、重庆当地暂时并没有官方认证的中蜂良种繁育场。而且企业在蜂种选育上也更倾向于自繁选育,成本较低也便于管理,在实际生产中较为实用,但对于选育蜂王的生物性状测定数据与科研机构就相对粗糙了。蜂农的蜂种一般是由企业或当地政府通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广项目提供。


贵州夫子蜂蜂业有限公司蜂群繁育场
贵州夫子蜂蜂业有限公司种蜂繁育性能测定试验的一组蜂箱
由于中蜂蜂蜜产量较低,贵州当地企业对自身蜂蜜品牌的打造都相对较为重视,倡导结合贵州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高品质天然蜂蜜口碑。通过开展研学活动加强蜂业知识的传播推广,并结合蜂群认养活动拉动蜂蜜销售。
调研中走访的几家企业各有特色,也均有可借鉴之处:
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合黄平县永爱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花海风景度假景区。在景区内种植大量蜜源植物,供蜂群采集。景区在吸引游客游览的同时开展研学活动,拉动蜂蜜销售。在景区中设立大棚种植经济类花卉(非蜜源植物),在丰富景区展示效果的同时增加景区收入。



贵州夫子蜂蜂业有限公司除借助云山茶海景区开展研学活动宣传蜂业知识、拉动蜂蜜销售外,还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政策,与开阳县部分乡村联合,以年底分红的形式联合养蜂。考虑到养蜂对于养殖技术有一定要求,夫子蜂蜂业并非将蜂群完全转包给村民养殖,而是借助村民的庭院寄养蜂群,企业会有专门的养殖人员定期对寄养的蜂群进行管理维护。并向村民普及养蜂知识,对感兴趣的农户加以重点培训,带动村民养蜂积极性,同时推广种植蜜源农业植物,增加蜂蜜产量。



贵州省南山花海中蜂养殖场以在贵州息烽县及周边小转地放蜂方式,通过寻找不同海拔同种聚集性蜜源的方式来生产单品种蜜源相对纯度较高的单品种中蜂蜜,以提高单品种中蜂蜜的风味特性。并策划开展可移动式人+自然+蜜蜂观光独家景区项目,结合研学拉动蜂蜜销售。


贵州苗小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则是一家励志推广运用智能科技提高中蜂蜂蜜产量的企业,经过几年的试验改进,开发出一款造价相对低廉且较为实用的中蜂智能蜂箱,该设计也获得了相应的专利认定。此智能蜂箱通过对箱体结构的改进以及增加必要的监控设备,在减低中蜂养殖中的管理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蜂蜜产量。公司还根据根据蜜源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对蜜源进行分级,对不同蜜源地采集的蜂蜜进行分等级定价销售。


据重庆畜科院蜜蜂研究所介绍,重庆蜂产业与贵州蜂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重庆当地成规模的蜂企业极少,而且近两年由于经营不景气基本都转向做资本运作,在蜂业方面开展工作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现有蜂群155万群,以中蜂养殖为主,养殖较好的区县也只有荣昌、大足两地。所生产蜂蜜大多由蜂农自产自销,还有一部分是由当地政府采购,平均价格也都在120元/斤。但在销售过程中基本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测,还是存在很多隐患。总体来讲当地蜂产品资源尚可,但缺乏专业企业管理运营。
调研情况总结:
1.结合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无污染的高品质天然蜂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蜜蜂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帮农扶农不能只是简单将蜂群给予农户,如夫子蜂蜂业有限公司这样将蜂群寄养于农户院内,定期派技术员对蜂群进行维护管理,对养蜂感兴趣的农户加以重点培训作为养殖技术人员储备,并就近推广蜜源农作物种植,年底进行分红的做法,既能提高农户对蜂群的保护意识,又能提高农作物及蜂蜜产量,同时增加农户收入具有较好的推广示范性。
3.智能赋能蜜蜂养殖有一定发展前景,但需充分考虑投入成本及应用场景。
建议:
1.散户自行售卖蜂蜜,药物残留及添加非天然蜂蜜物质添加等食品安全隐患较大,需加强监测管理。
2.应在政策上重点扶持部分经营较好的蜜蜂养殖场或蜂产品企业,树立模范典型,用以带动当地蜂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3.对于适于蜜蜂繁育,但不适合推广蜜蜂授粉的地区建议推广蜜蜂的规模化繁育,为需要蜜蜂授粉的地区提供授粉蜂源,联合推进蜜蜂授粉工作。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